“听爷爷说,今天会有大学生哥哥姐姐教我们画画!”12月1日,迎着冬日清晨的暖阳,胡欣艾小朋友早早来到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粘土与不织布、形状各异的剪纸与漫画人物、笔法遒劲的书法手作书签……美术学院正在这里开展“童心同行,温暖相伴”志愿服务活动。
从沉浸式互动体验到丰富的成果反馈,打造如此美育乐园的正是来自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据活动负责人、美术学专业2023(3)班的伍可凡介绍,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主要由石塑粘土、剪纸、手工、动漫、书法等五个艺术俱乐部的成员组成。学生们将个人特长化为特色课程,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美育盛宴”。

“哪一种美育形式能够更加吸引小朋友?”“如何有效引导他们呈现更好的作品?”……早在一个月前,伍可凡便与各俱乐部负责人讨论此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审核确定后,她们决定将色彩最为醒目的粘土与“不织布手工”置于活动室门口附近,依次为剪纸、动漫与书法。“先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再逐步推进,在美育的熏陶下,相信他们一定收获满满!”伍可凡说。
将白色粘土揉捏成菜梗,绿色粘土挤压呈褶皱状为菜叶,如此循环制作六片,在设计学类专业2023(4)班的丁静雨指导下,一颗鲜活饱满的粘土白菜就诞生在了小朋友们的手中。诸多前来体验的小朋友都将第一目光投向了粘土制作,丁静雨与其余成员积极引导小朋友们思考爱吃的蔬菜,并从该蔬菜的颜色着手,耐心讲解制作方法。“小朋友创作时十分投入,我认为童心与美育此刻正在交汇。”制作后,她将小朋友们的作品放置活动室阳台晾晒并拍照记录。
“轻轻地起笔,慢慢地落笔,横平竖直。”美术学专业2024(4)班的王欣然在小朋友的面前演示书法创作过程。她将笔递给小朋友并摆正书法便签,鼓励他进行书法创作。小朋友接过笔,努力勾勒出横画,不久略显稚嫩却不失方正的“大人”二字便出现在便签上。王欣然坦言这是她第一次教小朋友创作书法,小朋友们的觉悟性与创造力令她感到惊喜。她在小朋友们创作的书法便签周边加以文墨点缀,挂上流苏并赠予他们。
“哥哥姐姐,你们一定还要再来啊!”胡欣艾小朋友在手工不织布的活动桌前久久不愿离开。据悉,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也在这里开展,胡欣艾小朋友当时也过来了。近年来,美术学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创新活动形式,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传入乡镇社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撰稿:学生记者 姚梦茹 摄影 学生记者 王娜 编辑:江伟 审核:金忠良 赵丽丽)